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5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遴选结果的公示名单,我校4个项目入选,继续在市属高校名列前茅。其中,《红色基因镌入城市肌理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田——坚持不懈打造红色资源育人品牌》入选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精品项目(全国100项,天津3项);《天津红色教育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入选高校数字文物开发项目(全国20项,天津1项);《基于“共生共建共享”理念的“人民城市”高校大思政课特色品牌创建》入选新时代伟大变革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典型案例(全国100项,天津4项);入选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全国100所,天津4所)。本次入选项目数取得了新的突破,学校将以此为契机,积极建设具有标杆作用、示范效应、广泛影响力和持续发展力的优秀思政工作实践和典型模式。

项目介绍
01
《红色基因镌入城市肌理红色文化浸润学生心田——坚持不懈打造红色资源育人品牌》

该项目着眼于学校专业特色,找准挖掘红色资源的“小切口”,做好红色文化传承发展的大文章。学校探索出“团队-基地-课堂-数据库-师资队伍-平台”的红色资源育人新途径,创建“红色文化理论研究—红色建筑遗址保护和利用—红色文化资源协同育人统筹推进”的思政教育工作新模式,实现从举办一场展览到打造一座革命丰碑展馆,再到成立天津市首个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的“三步走”跨越式发展。下一步,学校将持续发挥“一馆-一院-两课-多主体-立体化”的红色文化育人模式实效,打造具有创新性、示范性和引领性的红色文化品牌,在学生心中建造起红色文化的“高楼大厦”,培育具有家国情怀的红色基因传承人,成为教育强国建设的有力推动者;提升红色文化品牌发展站位,着力将学校红色文化品牌建设主动服务于传承中华文脉和推动天津文化繁荣创新,以城建一域之光为天津全局添彩。
02
《天津红色教育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

该项目依托学校思政教育平台“革命丰碑展馆”和校级跨学科科研机构“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建立天津红色文化资源信息库,推进红色教育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团队对天津红色教育建筑遗产进行全方位梳理和数字孪生,对建筑遗产进行数字化保存重现、全生命周期管理,启动重要红色教育建筑遗产数字展馆建设,探索出数字化保护传播红色文化的思政教育新模式。下一步,将重点解决红色教育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传承关键技术的研究攻关,以及红色教育建筑资源向红色育人资源转化,以“红色城脉”品牌工程为引领,从数字展馆、数字技术、数字育人三方面着手,开展“革命史记”“守红护文”“红色自觉”专项行动,建立建筑遗产红色基因库,推动天津红色教育建筑遗产数字化保护开发和育人传承。
03
《基于“共生共建共享”理念的“人民城市”高校大思政课特色品牌创建》

本案例是基于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这一主线,围绕学校办学特色与专业特点,立足学校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以价值共生、课程共建、资源共享为理念,以思政主课堂、校园文化小课堂、社会实践大课堂、数字云课堂为育人载体,为促进思政课改革创新而逐步打造的课程。下一步,将通过逐步开设相关课程,做到在理论讲授与实践教学中讲好党的城市工作制度政策、讲好天津红色历史故事、讲好新时代天津城市发展建设领域的新成就,帮助学生领悟新时代伟大变革背后蕴含其中的道理学理哲理,构建基于价值认同和情感共鸣的政治认知体系和政治评价标准;引导学生了解求学城市、热爱求学城市,毕业后更好投身到人民城市建设中去。学校通过打造《人民城市》特色思政课积累经验,进一步促进思政课内涵式发展。
04
全国高校示范“一站式”学生社区

我校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的过程中,始终秉持“立德树人”教育初心,深入推进“一站式”学生社区教育培养模式、管理服务体制、协同育人体系、支持保障机制改革,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高品质建设。学校坚持“校区即社区,社区即课堂”的理念,针对学生实际需求和成长要素,以书院制改革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逐步形成了以建园书院为标杆,覆盖全体学生,具有城建特色、符合思政要求、贴近学生实际的书院制“一站式”学生社区新范式,围绕党建思政、学科交叉、五育并举、实习实训、就业创业等多个维度,为学生搭建师生融通、学创融合、温馨融洽的生活圈,推动学生社区从生活场域向育人场域的递进升级,凝心聚力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进时代新人铸魂育人工程”的重要抓手,是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领域的标志性成果,培育了一批具有全国示范性、引领性的精品项目,加快形成时代新人培育的崭新格局。学校高度重视项目申报工作,经过精心筹备、组织遴选,经市教育两委推荐,最终获批4项,进一步充实了学校思政工作品牌建设的突破性、创新性成果,推动了我校思想政治工作改革创新不断走向纵深。
成果展示
一直以来,学校党委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举“文化自信”之旗让守正创新落在“点”上,加强思政教育内涵建设,强化思政品牌培育,多措并举提升思政引领力,全面推进思政工作提质增效。
01
立足培根铸魂
夯实大思政工作格局
学校党委聚焦加快构建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发挥思想政治工作委员会统筹协调作用,筑牢思想政治工作“生命线”。党委书记亲自谋划、靠前指挥,总结形成思政工作体系建设经验,先后刊发于全国高校思政网、天津教育报。深化大思政内涵建设,思政项目案例培育初见成效,多个项目、案例先后获评全国、全市高校思政工作精品项目、“三全育人”优秀案例。2024年度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综合改革与精品建设项目,学校3个项目入选,获批数量位居天津市第一,全国前十;本次4项入选,继续在市属高校名列前茅,实现新突破。提高学校思政队伍专业素养,“丰碑领航”“青年先锋”辅导员工作室先后入选天津市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工作室,“‘城’不欺我的马老师”“‘城’事儿”双双获评成为天津市首批网络思政名师工作室。2024年我校辅导员首次入围全国高校辅导员素质能力提升骨干训练营并获“优秀风采”荣誉称号,取得历史性突破。学校连续四年获评天津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秀单位”。







02
挖掘红色基因
打造红色文化铸魂育人闪亮名片
学校实施红色文化浸润工作,推进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建设,发挥革命丰碑展馆教育功能,持续探索红色资源与教育教学、学科建设、大思政课建设、城市文化建设、服务经济发展深度融合的新路径,为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源源不断的人才和智力支撑。学校围绕红色旧址开展教学科研,培育了一批课程思政精品课和思政教学名师,获批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育部思政课精品项目,产出省部级成果近百项,先后获批了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天津市教育系统巡察教育培训基地、党风廉政建设教育培训基地、天津市高校红色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等。出版《天津百座建筑中的百年党史》等多部专著,丰富了天津地方党史研究,活化了城市的红色文化记忆。实施红色建筑数字化保护工程,建立了天津市首个红色资源数据库,受到国家文物局的高度关注。学校依托红色文化遗产研究院先后派出专家学者参与到全国文物普查工作、天津市革命文物的审核认定、红色旧址保护修缮工程等工作,开展实践教学拓展文物普查工作的内涵与外延,推动红色资源转化为经济社会发展资源,助力天津文化产业繁荣发展。




03
厚植家国情怀
创建大思政课特色品牌
学校持续推进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获批天津市“大思政课”综合改革示范校培育建设单位,入选天津市高校特色马克思主义学院培育单位。初步构建了“一核·三模块·六维度”“人民城市”思政课实践教学育人体系,持续打造“知识传授+历史素养+时代担当+价值引领”的特色思政课实践教学品牌,不断完善智慧马院教育平台,马院“人工智能+思政课”全链条一体化智慧教学项目于2024年获批天津市首批“人工智能+高等教育”典型应用场景。依托革命丰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验中心暨古琴弦歌基地、“善学善建”城建特色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等,协同推进学校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引导学生在“小我”融入“大我”的过程中,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服务地区经济社会发展。




04
聚焦成长赋能,形成书院制
“一站式”学生社区新范式
学校党委高位谋划、统筹部署,以书院制改革推动“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学生社区”十大品牌强效建设任务纳入学校党政重点工作。在建设过程中,以“四个强化”领航社区党建新航向,以“四个推进”构建社区育人新生态,以“四个融合”开拓社区活力新场域,在社区建立了18个社区“辅导员工作站”、5个青年博士教师驿站、1个研究生导师工作站;把科创企业引进社区,实现产教融合、成果转化的一站式集成;打造学生社区“百米”学习生活服务圈,并为学生提供线上的“一站式”智慧服务,推动学生社区从生活区域向育人场域的递进升级,用浓情的社区“小幸福”构筑学生健康成长的“大舞台”。2022年1月我校成功获批教育部“一站式”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自主试点;2023年1月、2024年10月我校相继被评为天津市高校“一站式”学生社区A级建设工作单位;2023年9月学校积极打造建园书院“一站式”学生标杆社区作为典型经验被《学校思政工作情况》收录;2024年9月学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关心关爱学生的系列举措作为典型经验被《学校思政工作情况》收录;2024年11月,我校“一站式”学生社区建设典型经验被高校思政网报道,我校《探索“四位一体”学生社区育人新模式打造“社区+”管理服务新生态》工作案例获评全国“高校学生公寓管理服务优秀案例”。





未来,学校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始终保持“归零”心态、“奋斗”姿态、“赶考”状态,紧紧围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立足城建特色,夯实“大思政”工作格局,不断提高思政队伍的理论水平和专业素养,打造更多具有影响力的思政研究成果,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精品化和实效化,以高质量思想政治工作引领高质量人才培养,为助力科教兴市人才强市聚势赋能,为培养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努力奋斗,积极展现教育强国建设的天城大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