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组委会主办的教育部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学科竞赛排行榜赛项——第十二届全国大学生数字媒体科技作品及创意竞赛奖项公布。天城大师生斩获全国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获得天津市一、二、三等奖20余项,在获奖质量和数量上再创佳绩。

在激烈的竞争中,我校建筑学院城乡规划系研究生赵磊、杨艺菲、宋晨曦、祁舰航、李兆琦凭借优异的表现,赴成都参加国赛,作品荣获全国一等奖,艺术学院洪伟杰同学的作品和建筑学院张彦彪、杨轩、杨亦凡、寻少睿同学的作品荣获全国二等奖。获奖作品围绕建筑保护、城市更新、社区治理、人居环境、数字艺术表现等关键议题进行了深入的调研和创新设计,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展现了对未来数字媒体科技发展的深刻洞察。

前世筑梦今朝铸魂--天津红色建筑的百年历程
获奖学生/赵磊杨艺菲、宋晨曦、祁舰航、李兆琦
指导教师/梁隽杰 张戈

《前世筑梦·今朝铸魂--天津红色建筑的百年历程》是一部深入挖掘天津红色历史建筑背后故事的视频作品。视频分为“前世”与“今生”两大篇章,旨在通过镜头语言带领观众穿越时空,感受天津红色建筑的历史厚重与现代活力,聚焦天津市津浦路西沽机厂旧址、中共中央北方局旧址纪念馆、开滦矿务局大楼、梁启超旧居、工商学院旧址、吉鸿昌旧居等,每一处都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故事在视频中被娓娓道来,展现了天津红色建筑的历史意义与文化价值。作品在制作过程中注重历史与现代的结合,通过实地拍摄、历史资料的搜集与整理,历史场景重绘,以及模型复原等技术手段,力求为观众呈现立体、生动的天津红色建筑百年历程。
津红·满迹--天津中二堡红色文化展馆改造
获奖学生/洪伟杰
指导教师/魏艺林

作品《津红·满迹--天津中二堡红色文化展馆改造》定位于天津静海县台头镇,是对于旧展的推陈出新津红·满迹-和全面改造。作品坚持保护好、运用好红色资源,加强革命传统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理念,将红色文化历史凝固在展览空间中,推动科技+民族文化+红色历史结合,通过科技还原和播放历史经典影像,以及对空间的设计,营造视觉上的效果,让参观者可以身临其境。期待改造后的“它”可以让社会公众深入对红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
邯电涅槃·智创共生--基于共生理论下的邯郸热电厂工业遗产改造设计
获奖学生/张彦彪、杨轩、杨亦凡、寻少睿
指导教师/曾穗平、田健

邯郸热电厂的改造以“共生”为理念,以“老街巷、新生活”为主题,以“重塑传统、传承文化”为核心,以“留住记忆、留住乡愁”为目标,构建“建筑+共生”、“功能+共生”、“生态+共生”模式,延续完整的工业文脉,打造连续多元的开敞空间,依托构筑物打造空中-地面立体步行体系,并利用滏阳河自然资源,打造连续的景观轴线。为推动工业遗产复兴提供河北方案与更新实践。
一直以来,学校高度重视培养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和专业技能,坚持以赛促学、以学促赛、学赛结合的思路,鼓励学生敢为、能为、善为,推动学生在设计领域的多元化发展。未来学校将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推动教育数字化转型与创新,持续提升教师的教学创新水平和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积极搭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平台,为学生在数字创意、设计实践、技术创新等方面提供广阔的舞台,推动高质量内涵式发展,为社会输送更多符合市场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