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动态
日前,以“优秀文化启智润心 信息服务连通你我”为主题的2023年第十六届信息服务宣传月圆满结束。服务月举办期间,图书馆结合功能定位和特色资源紧紧围绕践行学校“品牌强校”行动方案重点工作,坚持“资源强馆、服务立馆、人才兴馆、文化塑馆”的工作思路,紧跟学校发展新形势,积极适应师生新需求,以资源为依托,以文化为纽带,以互动为增效开展了一系列特色服务活动,取得良好预期成效。


服务月开幕当天
01 发挥榜样示范引领作用
服务月期间,馆班子成员以专题党课和形势与政策课的方式深入宣传解读“5I 空间·融系统”“城大共识”和“城大行动”。以落实巡察整改后半篇文章为契机,组织开展转型发展大讨论,并积极到其他兄弟高校图书馆开展走访调研。全体党员率先垂范全程为来馆师生做好信息咨询和服务保障。充分考虑学生考研和期末考试学习需要,及时将图书馆早晨开馆时间提前至5:45,及时维修保障学生自习空间照明,在楼道添置了30余张小桌柜方便学生学习使用。

赴天津大学图书馆开展走访调研


在楼道添置小桌柜
02 以读者为中心 致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播引导
组织推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章“网络中国节之重阳——你伴我长大,我陪你变老”“二十四节气系列之霜降、立冬、大雪”“以药入诗,去涩留香”,以充满诗意与闲趣的语言和配图将中国文化故事向读者娓娓道来;打造特色文化场所游览栏目向师生推荐天津“最美图书馆和书店”;开展“诗韵风华 词清和雅”古诗词在线竞答、主题朗诵比赛、大学生应该如何阅读21天打卡活动、“阅在金秋 好书共评”积分打卡挑战赛、“感受节气韵律 智慧传承农耕”二十四节气在线问答为师生读者近距离感受文化与书香的熏陶提供了媒介平台。由专业老师指导组织举办“花不败 春常在”非遗绒花手作体验活动,引领师生走进中国非遗文化,感受传统艺术魅力,大家通过亲身参与绒花制作零距离体验传统手工艺技法中的美学原理和匠心所在。









组织推介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文章

“花不败 春常在”非遗绒花手作体验活动
03 以转型为主线 提升图书馆学科信息服务能力
发挥论文评价类数据库资源优势与论文审核团队经验优势,积极服务于学校查收查引与论文成果认定任务,同时发挥图书馆文献资源优势,对我校学术研究进行分析,其中关于副校长陈志华教授及多位学者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分析报告在校园内引起广泛关注。联合马克思主义学院面向马院教师开展了文献资源利用与信息素养提升交流培训活动,开展“国学数字博物馆”“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CNKI中国知网”“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超星期刊”等专业数据库展示,推荐建筑学、土木工程学和风景园林专业导读书目,并组织开展了线上答题打卡竞赛,ASCE土木工程数据库科技信息检索大赛、GALE学术期刊有奖问答、Engineering Village检索竞赛、EPS数据平台信息检索挑战等活动。


多位学者入选2023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榜单

向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开展文献资源利用与信息素养提升交流培训活动



专业数据库展示及信息检索挑战活动
04 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紧紧围绕今年信息服务月活动主题,注重与读者互动和读者体验,开展“简历工坊”指导培训,组织大三、大四学生与字节跳动员工通过网络一对一交流对未来工作的期待与困惑,指导学生求职者制作简历、模拟面试环节、进行职业规划,帮助学生们理清思路,找到下一步行动的方向,学生们纷纷表示在此活动中开拓了视野、打开了思路,从中受益匪浅。招募组建学生阅读推广大使团队,让学生深度参与图书馆发展建设。为全校考研学生制作了专题祝福推送,营造奋发努力的学习氛围。



为全校考研学生制作祝福明信片

信息服务宣传月活动自2008年至今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十六届,我校图书馆始终遵循“读者至上,用心服务”的理念,为广大师生读者的学习和科研工作提供坚实信息服务保障,并不断延伸图书馆服务半径,提升育人水平。今后,图书馆将继续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以学校构建“5I空间·融系统”多维融合创新发展模式为导向,更加广泛深入地开展阅读与信息推广服务,将丰富、优质、多元的资源提供给读者,不断提升师生的文化服务体验,增强师生读者的文化获得感,积极打造书香校园,助力天津文明城市创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