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回顾
自10月24日学校党委工作扩大会——创新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路径之“城大实践”部署会召开以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全面部署、积极响应、迅速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强烈的责任意识,全力推动“城大实践”重点建设任务扎实开展,营造了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校领导第一时间召开落实“城大行动”工作调度会,结合“十大品牌”30项建设任务统筹谋划,把准工作方向定位,深入研究部署阶段工作目标,着力破解难题卡点,确保各项任务落实、落地、落细。

校党委副书记王罡主持召开“城大行动”党建思政品牌、就业创业品牌、学生社区品牌及美育专题调度会。会上,组织部、宣传部、学工部、巡察办、教务处、研究生院、校团委、马院结合9项建设任务的推进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人员对重点任务落实开展研讨。

王罡强调:一是要分层落实,压紧压实工作责任,形成“责任明确、措施有力、成效显著”的工作格局。二是明确夯实基础建体系、优化路径提质量、协同育人创品牌的工作思路,分年度细化工作任务,建立工作台账,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持续做好各项工作。三是锚定“品牌强校”蓝图愿景,协同联动,以“城大共识”聚力,以“城大行动”攻坚,擦亮城大品牌,持续推动学校工作高质量发展。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崔雅利赴马克思主义学院、控制与机械工程学院、计算机与信息工程学院调研“城大行动”落实情况。学院负责人结合“城大行动”十大品牌,汇报了学院下一步工作思路和举措。

崔雅利强调:一是找准定位,把好方向,提振信心,结合学校和学院发展实际,不断凝练特色和亮点,主动作为。二是根据学校“十大品牌”30项建设任务,结合学院优势,创造品牌特色。同时,对任务实施进度进行把关,保证各项任务落地落实。三是要以“城大共识”为先导,以“城大行动”为路径,积极融入“城大实践”,在创新探索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新路径的“城大实践”中发挥学院作用。

副校长王中良主持召开“城大行动”国际教育品牌、学科交叉品牌、智慧校园品牌专题调度会。会上,科技处、国交处、国工学院、网信办结合7项建设任务推进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结合本领域工作进一步细化工作目标及任务。

王中良强调:一是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深刻理解“工作方案”重点工作及目标,要站在学校事业全局高质量发展的角度理解“城大行动”30项建设任务。二是将“品牌强校”理念融入日常工作,强化品牌建设,坚持系统思维和超前谋划,量质并重,创新改革,深入推进“城大实践”落实落地落细,共同促进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三位一体”协调发展。三是全校上下应振奋精神、勠力同心,积极干事创业,到2025年产出特色鲜明、内涵丰富、质量优良的品牌成果,为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战略实施贡献天城大力量。

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华主持召开“城大行动”产教协同品牌、实习实训品牌、技术创新品牌、五育并举品牌、学科交叉品牌、国际教育品牌、学生社区品牌专题调度会。会上,教务处、研究生院、实训中心、现代产业学院、建筑学院、国教学院、体育部结合14项建设任务推进情况进行了详细汇报,与会人员进行了充分研讨。同时,邀请中交二公局天城大设计院针对如何加强产学研合作进行了专项研讨。

陈志华强调:一是各项任务的牵头单位要切实起到带头作用,将工作任务按照时间节点、重点难点细化分解,每一项任务都落细到具体部门和具体负责人。二是任务指标的完成仅仅是最低要求,各部门、各单位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挖掘学校各项品牌的特色亮点,提高完成标准,高质量完成14项建设任务,为加快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贡献力量。
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沙荔号召学校基层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在“城大行动”中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和先锋模范作用,组织部发布《关于在落实“城大行动”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要求各二级党组织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系统推进“城大行动”各项任务落实见效。
校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杨静聚焦讲好“城大实践”故事,打通线上线下渠道,打造立体式宣传模式,在“三微一端”新媒体平台设置专栏专区,开展全方位、多层次、校内外的宣传解读,重点宣传学校深化产教融合、科教融汇的重要举措,树立鼓励创新创造的鲜明导向,广泛凝聚“城大共识”,增强“城大行动”动力,扎实推进“城大实践”。
校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叶佳林结合统战工作实际,进一步明确统战领域在落实“城大实践”过程中的定位与任务,持续与学校统战领域代表人士保持沟通,确保工作不断线。要求各单位在落实“城大实践”过程中,注意调动鼓励党外人士的积极性,努力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建设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