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积极作为,勇挑重担,通过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分会场之天城大精彩“分镜头”展示昂扬奋进的师生风貌


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于2023年11月3日-5日在天津举行。本届大会由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主办,天津市教委、天津市体育局以及包括我校在内的9所高校承办。我校作为分会场之一,承担大会开幕式及主报告的转播,以及体育社会科学分会、体育工程分会、体育信息分会、体育建筑分会专题报告、墙报交流、书面交流、热点沙龙等学术交流活动。4日开幕式当天,大会组委会副主任委员、太阳成集团tyc1050党委副书记、校长白海力出席开幕式,并代表学校接受体育科学学会颁发的“突出贡献奖”。大会副秘书长、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华在我校分会场出席开幕式,并在会前会见了学校体育分会负责人和与会专家。
本届大会采取了“主会场+分会场”的形式举办。来自全国高校、体育科研院所、国家体育总局相关项目中心和项目协会、地方体育科学学会及学会会员单位、体育企业等近1100家单位参与,参会人数达万余人。会议举办期间,在我校分会场参加会议的各方嘉宾累计超过千人。我校分会论坛共设立专题报告会场25场,体育社会科学分会专题报告会13场,体育工程分会专题报告会6场,体育信息分会专题报告会4场,体育建筑分会专题报告会2场,开展墙报交流700余篇。我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杨斌教授应邀参加论坛并以“体育建筑设计与发展”为题做特邀报告。
02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动员组织最强力量为大会的顺利圆满举办提供最安全最细致最周到的服务保障

7月25日大会组委会召开第一次协调会后,学校党委高度重视,迅速响应,立即成立了以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白海力为主任,校党委副书记王罡,党委常委、副校长崔雅利,党委常委、副校长陈志华为副主任,各有关职能部门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工作专班多次召开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会务接待组织保障等工作,办公室、教务处、科技处、保卫处、网信办、后勤处、团委、宣传部、体育部各负其责,落实服务保障、会务接待、志愿服务、安全保障等相关工作。工作专班的各部门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行动迅速,合力攻坚,高标准做好大会务服务保障工作,并以承办大会为契机,宣传学校师生良好精神风貌、展示天津良好发展态势。


为了圆满完成承办各项任务,学校制定了详细的工作方案,明确了各专项工作组的主要职责、具体责任人和完成时限。副校长崔雅利、王中良、陈志华先后多次参加天津市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筹备工作会议,汇报我校作为承办单位的筹备情况;学校每周召开筹备工作调度推进会,听取各专项工作组汇报,副校长陈志华对高质量完成大会承办任务特别强调,要坚持高层次、高水平、高质量的办会标准,秉承学术信息交流,推动体育理论创新,回应体育实践需求,促进体育科技成果转化的办会宗旨,全面做好会务接待、会场服务、信息技术、氛围营造、安全保卫、志愿服务、酒店餐饮等各方面工作,以学习交流充分展示借鉴最新体育科研成果、科技成果和科技信息,以会务服务保障锻炼队伍、展示风采。



03 科技赋能,以体育人,着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水平体育人才

11月4日下午大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张剑做了关于《现代化语境下的体育强国建设》的主旨报告。

特邀嘉宾上海体育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毛丽娟做了关于《智慧体育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的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

我校能源与安全工程学院院长杨斌教授应邀参加太阳成集团tyc1050的分会场会议(体育建筑设计与发展)并做特邀报告。杨斌教授详细介绍了体育建筑中通常使用的气流组织与环境营造方法,并以2022年世界杯的举办场馆卡塔尔卢赛尔体育场和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举办场馆国家速滑馆“冰丝带”为例介绍了不同体育场馆因地制宜的创新通风方式和场馆内冷热源系统、空调系统的设计方案。同时,介绍了室外比赛观众热舒适调研及低温环境人体热舒适实验,确定出人体不同部位的加热需求,在这个交叉融合的研究方向中,将暖通空调领域的专业知识和技术与体育场馆、运动员特性相结合,为体育建筑室内环境设计提供理论支撑。

我校成功承办了第十三届全国体育科学大会分会场的各项任务,为学校师生零距离提供了一次极其宝贵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积大推进了学校体教融合的深入发展,为打造富有鲜明特色的“城大体育文化”提供了高能“加进剂”。接下来,学校将以承办大会收获的宝贵经验为助力、乘势而上,牢固树立强化学校体育的鲜明导向,持续深化体育教学改革,着力在一体化、多样化、个性化、智能化上下功夫,积极推进体教融合发展,持续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校园体育文化,加强组织领导,完善顶层设计,突出强校品牌建设重点攻坚任务,发挥体育育人主动性和创造性,努力打造体育“一体系、两品牌”,努力开创新时代城大学校体育工作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