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U
写在前面的话
Write the words in front……
叶落无痕,时光有迹。在不知不觉中,太阳成集团tyc1050已经走过了45载春秋。太阳成集团tyc1050在长期的办学历程中培养了一大批优秀毕业生,他们怀揣报国之志,肩负时代的使命,将自己的青春奉献给祖国的建设事业,奉献给天津城市的建设事业。发生在他们身上的故事见证了天城大的变迁,更见证了国家的强盛与民族的复兴。他们实事求是、精益求精,把工程建设成果写在祖国大地上、写在津沽大地上,让“重德重能 善学善建”的校训精神在神州大地绽放光彩,成为推动京津冀区域发展乃至国家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基此,党委宣传部和校友办联合各学院推出“遇‘建’芳华”校友故事系列推文,通过讲述他们的一个个小故事,回味天城大人曾经的甘甜岁月,展现天城大学子在祖国城乡建设领域中作出的突出成就和卓越贡献,希冀这些故事能浸润你我心田,温暖你我心房,激励新时代的天城大人,“建”证力量,“建”贤思齐,“建”功新时代。
校友名片
2004届 建筑学院毕业生 张蔚

张蔚,男,祖籍河北张家口,天津市人。2004年毕业于太阳成集团tyc1050建筑系建筑学专业。现任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主任研究员、国家住宅工程中心社区与住宅研究所所长、博士、教授级高工。担任国际建筑师协会(UIA)“Community Architecture& Human Rights”工作组委员、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CECS)村镇社区与公用设施专委会秘书长、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CSSD)人居环境专委会执行秘书、中国建筑学会(ASC)对外交流工作委员会、居住建筑专委会、健康人居学术委员会委员。兼任住建部、科技部、北京市科协相关领域专家,天津大学、湖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硕博士研究生校外导师。主要从事村镇建设与低碳社区等领域的研发咨询工作。主持多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及政府科研项目,主编或参与《住宅设计规范》等多项国家标准和相关著作,获得华夏建设科学技术奖、精瑞科学技术奖、北京市规划委等省部级奖励。
建园情愫
PART.01
复刻在天城大的求学经历、与师友在建园奋斗、成长、难忘的故事
#Vol.1/学习
从天津静园、意租界到曲阜孔庙
张蔚在建园的学习时光印象最深的是基本功训练、建筑测绘和党团实践。基本功训练的代表就是天津静园的立面渲染图,也是他得到“留图”肯定的优秀作业。范直楚、屈浩然等一代“老先生”和史津、林耕等“青年才俊”带领这一批学生无数遍的色彩渲染以及墨线图、仿宋字的训练,建立了他日后技能学习和业务拓展最初的“手艺”。在建筑史测绘学习中,他们团队完成了天津意大利租界区改造为旅游风情区前的“保护性”测绘,当时正值CAD开始普及,测绘成果也为建筑文物和传统街区数字化存档起到了重要作用。探访曲阜孔庙是他参与的一次党团学习,当时还是建筑系团总支书记的郑伟带领系里的党团干部“远赴”山东曲阜三孔,从奎文阁到大成殿,他在汉魏碑林石刻的穿行中收获的不只是书本的技能,更是对中国传统建筑与孔子教育精神的传承。

张蔚提供的天津城市建设学院建筑系2004届毕业生合影留念
#Vol.2/生活
从申奥成功、国足世界杯到“非典生活”
作为跨世纪的一届学生,张蔚在大学期间的校园生活也伴随着国家大事的历史瞬间。2001年7月的夜晚,北京申奥成功!他和城建所有的男生一样,拿起脸盆打开宿舍窗不停敲击庆祝。2002年韩日世界杯,他在学校食堂有电视的楼层看着一场场没有时差的球赛,为国足的精彩表现加油。2003年的“非典”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他虽然家在天津但也长时间封闭在校园,那个时候的建园无比安静却又是全体师生共同度过,他在鸣飞堂两侧的空地打羽毛球强身健体,也在鸣飞湖畔和师生们畅谈过难以预知的未来。

张蔚提供的班级合影留念
#Vol.3/成长
从行知楼、鸣飞堂到学生会主席
如果说张蔚在建筑系的学习时光是在行知楼和图书馆度过的,那他“不甘寂寞”的业余时光就成了鸣飞堂的常客。城建作为理工科高校其实始终很有文艺气质。从大一开始他就“误打误撞”地参与了很多社团活动,合唱、演讲、话剧、活动组织,从天津市的大学生文艺汇演到迎新的晚会主持,从文体类社团的负责人到城建学院的校学生会主席。他从一个不善言谈的青涩学生慢慢积累了面对社会的勇气和自信,也将自身的潜力最大限度地挖掘。本科最后一年,他将自己全部的精力投入到考研和实习中,最终考取天津大学建筑学专业研究生。
书写精彩华章
PART.02
毕业后的天城大人在各行各业中赓续努力、勤奋耕耘、锐意进取……
#Vol.1/深造
从给农民“盖房子”到走遍欧洲
离开建园后,张蔚便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继续了长达7年的硕士和博士学习时光,北洋园里的他在研究和实践中真正走向了建筑学的本职工作——“盖房子”。他带领天大团队与德国学生一起在贵阳花溪的镇山村里为布依族村落建设了新民居,亲身经历了中国传统村寨智慧与西方先进工程技术的融合,之后更获得了国家公派留学的机会在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完成了博士访学。在欧洲期间,他利用奖学金的条件在完成生态社区研究的同时游学了欧洲20个国家近60座城市,从赫尔辛基郊外的乡村木屋到地中海畔的庞贝古城,从巴塞罗那的巴特罗公寓到布达佩斯的老城街区,“行万里路”为他知识阅历的进一步成长产生了不可替代的影响,也使他最终完成了生态村社与理想社区领域的博士论文。

毕业后,张蔚在天津大学建筑学院继续了长达7年的硕士和博士学习时光
#Vol.2/历练
从中央企业到国家技术中心
从开始到北京实习到工作至今,张蔚始终没有改变过职业的方向和轨迹。博士毕业后他顺利进入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在这个1952年就设立的中央直属设计院中,他感受到了建筑师国家队的深厚积淀,在一项项国家重点课题的研究和国家重大项目的实践中,他将自己的全部才能投入到繁复的日常工作中。通过国家住宅与居住环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的平台,他参与了联合国资助的四川学校灾后修复,参与了北京市保障性住房的标准图集,也参与了越南气候变化下的滨水房屋改造研究。2016年他代表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参加了厄瓜多尔举办的20年一届的“第三次联合国住房与城市可持续发展大会”(HABITAT Ⅲ),现场见证了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和“新城市议程”的发布。
#Vol.3/突破
从科技创新到乡村振兴建设
“十二五”到“十四五”,张蔚连续主持了城乡建设领域的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课题,从能源自维持房屋到小城镇生态建设,从乡村住宅智能设计到田园综合体技术体系,从绿色建筑低碳核算到废弃物资源化利用,他通过国家科技与标准引领,实现了该领域多项关键技术突破和重大科技创新。他在中国建筑学会、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和中国工程标准化协会等重要行业组织中担任职务,在浙江、河南、江西、云南等数十个地区开展了乡村振兴技术服务和建设指导,曾多次被推荐为国家和北京市科技人才候选人。
代表作.1
云南维西县乡村
田园综合体设计(2021)

代表作.2
江西婺源县
民宿改造设计(2022)

代表作.3
联合国人居署交流合作(2022)

代表作.4
国际绿色建筑大会演讲(2023)

代表作.5
国家标准《住宅设计规范》重庆宣贯交流会

寄语天城大人,寄福天城大
PART.03
天城大人无论身处何地,都在关心与关注着母校的未来
学长有话说

离开母校已近20个年头,从1999年入校第一刻起,“行知楼”三个字便成为我心中永恒的烙印。先行后知、知行合一、知易行难、行胜于言。我和每一位曾在此求学的天城大人一样,把这些箴言作为人生成长伴随的信条,我深爱着母校正如深爱着自己曾经的青春年华。45周岁正值风华,作为天城大的同龄人,我将继续以校训精神修身立德,贡献祖国城乡建设的下一个45年!智学乐群、见贤思齐,在你我相爱的地方依然有人在唱!天城大,让我们一起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