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一年来,全校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在校党委的坚强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深入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在学校党的建设、事业发展等方面做出积极贡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集体和优秀个人。经评选,于凯丞等40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王紫琦等10名同志被评为“优秀党务工作者”,建筑学院党委等17个基层党组织荣获“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为大力营造见贤思齐、崇尚先进、争做先锋的良好氛围,激励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学校将陆续对受表彰的先进集体、优秀个人的事迹进行报道。
学校党委号召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增强系统观念,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同落实中央和市委决策部署紧密结合起来,同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十项行动”结合起来,同推进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结合起来。同时,要持续加强党的创新理论武装,自觉将浙江“千万工程”典型案例蕴含的科学思想与方法运用到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等主题教育的各项工作任务中来,提振锐意进取、担当有为的精气神,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在建设国内一流、国际上有影响的高水平城建特色大学的新征程上展现新气象新作为,不断推动学校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01办公室党支部

办公室党支部始终将党的政治建设放在首位,充分发挥参谋助手和桥梁纽带作用,努力打造一个团结统一的先进集体。支部紧跟学校发展步伐,围绕学校中心工作,遵循“干什么、练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通过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教育引导全体党员在日常管理服务中亮出党员身份、立起先进标尺、树立先锋形象。一年来,发展党员1名;获评优秀党务工作者2人、优秀共产党员1人、“五比双创”先进个人示范岗1人。科学制定党支部定期学习计划,将各个科室的岗位职责、纪律规矩、法治工作意识、保密安全教育、接待服务规范等内容纳入学习计划,使支部建设、部门工作和学校重点工作结合得更加紧密。获评先进基层党组织、“五好党支部”荣誉称号;获评学校首批党建工作样板支部。秉持“潜心谋事、扎实干事、努力成事”的优良作风,强化规范管理,保障各项事务有序协调运转,以细节的完美保障全局的精彩。全体党员努力“走在先、干在前、作表率”,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全面畅通服务渠道。“5000”热线“5+2”无休运转,“事事通”服务平台、热线电话24小时在线,为全体师生快速高效解决面临的困难。
02宣传部党支部

宣传部党支部自觉担负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讲述城大好故事,传递城大正能量。吹响党建集结号,联学共建聚人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支部战斗堡垒作用。与天津人民出版社、天津市房产管理服务中心、津门教育联学共建,促进党建与业务融合;悉心指导学生社团,大学生电视台获得天津市高校“活力社团”。唱响融媒体最强音,深耕宣传暖人心:立足岗位、履职尽责,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校内外调研交流,加强融媒体中心建设;坚持做有设计感的新闻,2023年以来,学校公众号围绕主题教育、校庆、天开园、访企拓岗、大思政课等内容发布推送560篇,阅读量近50万。视频号发布18条,浏览量23万余人次,被社会媒体报道170余篇。奏响红色主旋律,育人阵地润人心:守正创新、精业笃行,打造思政精品。录制书记、校长思政课视频获评天津市多个奖项;高校思政网、天津教育报对学校思政工作体系建设进行专版报道;与周邓纪念馆、梁启超纪念馆等10家场馆达共建红色文化实践育人基地。该支部曾获先进基层党组织、五比双创示范集体、创最佳党日、中国大学生在线优秀组织单位等荣誉,支部全体党员在引导舆论、打造品牌、内聚人心、外树形象上持续发力,久久为功,为学校高质量发展凝心聚力。
03教务处党支部

教务处党支部现有党员14名,是一支政治立场坚定、求真务实、团结高效、努力奋进的教职工党支部队伍。在校党委、机关党委的领导下,支部紧密围绕学校中心任务,不断开拓进取,求实创新,有力促进了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稳步发展,真正发挥了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教务处党支部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以教学工作例会、期中教学检查、师生接待日等形式推进落实处务公开,坚持先调研后决策、谋实事、查实情、抓落实,提高教学管理的工作效率和协调能力,全力打造服务型党支部。作为一个集招生、教学、教研等职能于一体的集体,支部全体党员凝心聚力,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组织全体师生顺利完成:2023版培养方案修订、各课程门类教学任务、教师资格考试、普通话考试、大学生英语四六级及期中期末考试组考、毕业生毕业与学位资格审查等工作。为全面落实学校“十四五”一流本科建设任务,推进学校本科教学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支部全体党员干部真抓实干、埋头苦干,在推进一流专业与工程教育认证、构建“三全”招生机制、推动信息技术与教学深度融合、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构建新工科实践教学体系等方面持续发力,各项工作取得新突破。获批国家级一流课程5门、天津市一流建设课程33门、教育部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门。获评天津市教学名师15人、天津市教学团队16支。获得天津市教学成果奖29项,获批教育部“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3项。